1. 皮肤症状
- 原发损害:在被猫抓伤或咬伤后,伤口处通常会出现红斑性丘疹,疼痛不明显,少数情况下会转为水疱或脓疱,最终形成小溃疡。
- 皮损类型:红斑、麻疹样红斑、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紫癜等。
2. 淋巴结肿大
- 局部淋巴结肿大:通常在抓伤后1-2周内出现,常见于头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初起较结实,有触痛。
- 全身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脾肿大。
3. 全身症状
- 发热:约有1/3的患者会出现发热,通常体温在38-41℃,常由于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炎症导致的发热。
- 乏力:患者常感到乏力、头痛、厌食、盗汗等症状,这些症状常常持续几个星期甚至数月。
- 其他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视觉障碍、肝脏功能异常等严重全身性损害。
4. 并发症
- 局部并发症:如慢性肉芽肿性结膜炎和耳前淋巴结肿大,即Parinaud眼淋巴结综合征。
- 全身并发症:少数情况下,猫抓病可能会导致脑病、骨髓炎、慢性严重的脏器损害等病变。
5. 诊断与治疗
- 诊断:根据猫抓咬史、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各项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体的培养和分离、血常规、血清抗体测定等。
- 治疗:猫抓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可自愈,但医生可能会酌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阿奇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等。
猫抓病的症状虽然多样,但大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特别是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后可能病情加重,需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