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如果不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具体如下:
- 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导致全身各器官供血不足、缺氧。心脏本身因缺血缺氧,心肌收缩力进一步下降,加重心功能衰竭;肺部淤血,气体交换功能受损,可发展为呼吸衰竭;肾脏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肝脏供血不足,代谢和解毒功能下降,可引发肝功能衰竭;胃肠道黏膜缺血,出现水肿、出血、坏死,引起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还可能并发应激性溃疡和急性出血性肠炎。
- 脑损伤:脑部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心源性休克时,脑供血不足,可引起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若持续时间较长,会导致脑组织损伤、脑水肿,甚至昏迷,严重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即使休克纠正后,也可能遗留认知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 代谢性酸中毒:组织缺氧使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有氧代谢,转而进行无氧酵解,产生大量乳酸,同时肝脏代谢乳酸的能力也因供血不足而下降,导致血液中乳酸堆积,引发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会影响心脏、血管等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使休克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 电解质紊乱:心源性休克时,肾脏功能受损,对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失常,同时内分泌系统也会因应激反应而出现紊乱,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如血钾、血钠、血钙等水平异常。电解质紊乱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律失常,还会对神经肌肉功能产生影响,出现肌肉无力、抽搐等症状。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心源性休克时,全身血流速度缓慢、血流淤滞,加上组织缺氧、酸中毒等因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微血栓广泛形成会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随后又可引发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进一步加重病情,危及生命。
- 死亡:心源性休克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心血管急症,若不及时治疗,随着多器官功能衰竭、脑损伤、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和 DIC 等并发症的出现,病情会不断恶化,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因此一旦怀疑发生心源性休克,应立即就医并进行紧急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