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婴幼儿急腹症,属于绞窄性肠梗阻,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导致肠坏死、穿孔甚至危及生命。以下是具体治疗原则及方法:
一、治疗的必要性
-
疾病特点
肠套叠会导致肠管缺血坏死,若超过48-72小时未处理,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
症状警示
若患儿出现阵发性腹痛(哭闹)、果酱样血便、呕吐或腹部包块等典型症状,需立即就医。
二、治疗方法选择
(一)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发病时间短(一般≤48小时)、无肠坏死或腹膜炎的早期病例:
-
空气/钡剂灌肠复位
- 通过肛门注入空气或钡剂,利用压力将套叠肠管推回复位,成功率可达77%-97%。
- B超或X线引导下操作更安全,辐射较小。
-
水压灌肠复位
部分医院采用生理盐水灌肠,适用于对空气灌肠敏感的患儿。
(二)手术治疗
适用于以下情况:
- 灌肠复位失败;
- 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或怀疑肠坏死、穿孔;
- 反复复发或存在器质性病变(如肠道畸形、肿瘤等)。
手术方式:
- 腹腔镜微创复位: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复杂或复发病例。
- 开腹手术:切除坏死肠段后吻合,适用于严重病例。
三、注意事项
- 及时就医:发病后24小时内治疗成功率最高,超过48小时需警惕并发症。
- 术后护理:包括禁食、静脉营养支持、逐步恢复饮食(流质→半流质)。
- 复发监测:约2%-20%的患儿可能复发,需定期复查。
总结
小儿肠套叠是危及生命的急症,必须治疗。早期可通过灌肠复位避免手术,延误治疗则需手术干预。家长发现相关症状应第一时间送医,切勿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