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由IgE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引起的疾病,其特征为发生快、消退也快,通常只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极少引起组织损伤。这类疾病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病因
患特应性疾病的患者对吸入或摄入的物质(过敏原)产生由IgE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而这些物质对无特应性疾病的人是无害的。
临床表现
-
花粉症:也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主要因吸入植物花粉致敏引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临床表现主要在鼻、眼部和呼吸道,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眼结膜充血等。
-
支气管哮喘:是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支气管高反应性下出现的广泛而可逆的气道狭窄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有明显家族史。病情迁延、频繁发作,并发症较多。患者感觉胸闷、呼吸困难。
-
特应性皮炎:也称异位皮炎,是常见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约70%病人有阳性家族史。病变以皮疹为主,特点是剧烈瘙痒。皮疹好发于肘窝、腘窝、颈部和面部。此病可分婴儿型、儿童型和成人型。
-
食物变态反应:一般于进食后数分钟至1小时出现症状。其症状有口周红斑、唇肿、口腔疼痛、舌咽肿、恶心、呕吐等。引起幼儿过敏的常见食物为鸡蛋、牛奶、鱼和坚果果仁等。
检查
-
非特异性试验:血和分泌液中的嗜酸粒细胞与特应性疾病,特别是哮喘和特应性皮炎有关。IgE浓度在疾病加重时升高,缓解时下降。
-
特异性试验:皮肤试验是确定特异性敏感性最适宜的方法。皮试过敏原应有所选择,尽可能根据病史所提供的线索进行试验。
鉴别诊断
需要与Ⅱ型、Ⅲ型和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进行鉴别。例如,Ⅱ型超敏反应包括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反应等;Ⅲ型超敏反应包括链球菌感染后的部分肾小球肾炎等;Ⅳ型超敏反应包括接触性皮炎、结核病等。
治疗
-
回避疗法:去除变应原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可能需要改变饮食、职业或迁居等。
-
过敏原的免疫治疗:当无法回避变应原或有效地控制变应原以及药物不能缓解特应性疾病的症状时,可试行过敏原免疫治疗(也称为脱敏式减敏)。
-
药物过量的处理:为预防过敏性反应,可用小幅度增加剂量,如果前次注射后局部反应明显,重复同样剂量或降低剂量等措施。
预防
最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有特应性疾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以减少发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