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指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抑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从而引起以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中毒原因
- 生产性中毒:在有机磷农药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中,若防护不当,农药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
- 使用性中毒: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有机磷农药时,如违反操作规程,不注意个人防护,或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施药,可导致农药经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
- 生活性中毒:主要因误服、自服有机磷农药,或食用了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食物、水源等引起中毒。也有因滥用有机磷农药治疗皮肤病或驱虫而导致中毒的情况。
- 中毒机制: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其磷酸根与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中心相结合,形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乙酰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积聚,从而引起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抑制,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
- 临床表现
- 毒蕈碱样症状:又称 M 样症状,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所致,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等。
- 烟碱样症状:又称 N 样症状,是由于乙酰胆碱在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处过度蓄积,持续刺激突触后膜上的 N 受体而引起。表现为肌肉震颤、抽搐、肌无力,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肌麻痹。
-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可有头晕、头痛、乏力、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呼吸中枢抑制等,甚至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 诊断:根据有机磷农药接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等,一般不难诊断。血胆碱酯酶活力是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异性指标,轻度中毒时胆碱酯酶活力一般在 50% - 70%,中度中毒为 30% - 50%,重度中毒则低于 30%。
- 治疗
- 迅速清除毒物:立即将患者撤离中毒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皮肤、毛发、指甲等。口服中毒者应尽快催吐、洗胃,常用的洗胃液有清水、2% 碳酸氢钠溶液(敌百虫中毒禁用)、1:5000 高锰酸钾溶液(对硫磷中毒禁用)等。
- 应用解毒药物:主要有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剂。阿托品能迅速对抗毒蕈碱样症状,应早期、足量、反复使用,直到出现 “阿托品化”,即患者出现瞳孔较前扩大、颜面潮红、口干、皮肤干燥、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加快等。胆碱酯酶复活剂如碘解磷定、氯解磷定等,能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恢复活性,对烟碱样症状效果明显。
- 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对于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