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多动脉炎性巩膜炎是一种累及中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眼部巩膜炎症及全身多系统损害。以下是详细说明:
1. 疾病概述
- 定义:以中小动脉血管壁炎症和坏死为特征,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眼部巩膜受累时称为结节性多动脉炎性巩膜炎。
- 发病率:每10万人中仅1.8人发病,男性患者为女性的2倍,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病因:具体病因未明,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药物反应或免疫异常有关。
- 机制: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或动脉瘤。
3. 症状表现
- 眼部症状:
- 疼痛与充血:剧烈眼痛、眼红、流泪,可能伴随视力下降、眼球突出或短暂性黑朦。
- 角膜病变:常见坏死性前巩膜炎,可伴边缘溃疡性角膜炎,严重时导致角膜穿孔。
- 全身症状:
- 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关节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 可能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胃肠道出血或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4.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加快;乙肝病毒检测(HBsAg阳性可能提示关联)。
- 影像学检查:血管造影可发现肝、肾等器官的小血管瘤;裂隙灯和眼底检查观察眼部血管炎症。
- 组织活检:病变组织(如皮肤、肌肉)的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显示中小动脉坏死性炎症。
5. 治疗与预后
- 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为首选,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控制炎症。
- 严重病例需长期用药,5年生存率可从12%提升至80%-90%。
- 并发症管理:针对高血压、肾病等全身损害进行对症治疗。
- 预后:未治疗者病死率高(87%),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生存率,但需警惕复发。
6. 日常注意事项
- 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 避免接触化学污染物,慎用可能诱发免疫反应的药物(如磺胺类)。
若出现眼红、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眼科及风湿免疫科,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