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早期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内)
若患者发病在6小时以内(部分研究显示可扩展至24小时),符合静脉溶栓指征(如无出血风险、影像显示可挽救脑组织等),首选阿替普酶或尿激酶溶栓治疗,可快速恢复血流。研究表明,早期溶栓能显著减少残疾风险。
2. 急性期抗血小板治疗
• 发病超过溶栓时间窗但神经功能缺损较轻者(NIHSS评分≤3分),可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3周后改为单药长期维持。
• 单纯深穿支闭塞患者通常单药抗血小板即可。
3. 危险因素紧急控制
• 血压管理:急性期收缩压控制在130-140mmHg,避免过度降压。
• 血糖调控: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7.8mmol/L。
• 血脂干预:低密度脂蛋白(LDL-C)目标值<1.8mmol/L。
4. 合并症处理
• 房颤患者需抗凝治疗(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6/B12。
5. 康复与监测
• 早期开展认知/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 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及颈动脉超声,每半年评估脑血管状况。
注意:手术治疗(如取栓)仅适用于合并大血管病变或颅内高压等特殊病例。所有治疗需在神经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强调"时间就是大脑",发病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最佳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