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肾间质(肾脏支持组织)和肾小管病变为主的肾脏疾病,其病理特征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水肿或纤维化,常伴随肾小管萎缩或坏死。该病不直接累及肾小球和肾血管,但可导致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是急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
一、临床分型
-
急性间质性肾炎
- 特点:起病急骤,病程数天至数周,表现为突发肾功能下降、发热、皮疹、关节痛等过敏反应症状,约1/3患者出现肉眼血尿。
- 常见诱因:药物过敏(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感染(细菌、病毒)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
慢性间质性肾炎
- 特点:隐匿起病,病程数月至数年,早期表现为夜尿增多、多尿、低比重尿等肾小管功能障碍,后期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 主要病因:长期接触肾毒性药物(如镇痛剂、重金属)、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尿酸性肾病)或尿路梗阻。
二、病因与危险因素
- 感染:细菌(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等。
- 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环孢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 自身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
- 毒素:重金属(镉、铅)、化学毒物(四氯化碳)或生物毒素(蛇毒、鱼胆毒)。
- 代谢异常: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糖尿病等。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
- 金标准:肾穿刺活检显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或纤维化。
- 辅助检查:尿液分析(血尿、蛋白尿)、血液检查(肌酐升高)、影像学(超声显示肾脏缩小)。
-
治疗原则
- 病因治疗:停用肾毒性药物、抗感染、控制自身免疫病。
- 对症支持:糖皮质激素(急性期)、纠正电解质紊乱(如低钾、酸中毒)。
- 替代治疗:终末期患者需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四、预后
- 急性型:及时去除诱因后肾功能多可逆转,预后较好。
- 慢性型:长期肾功能损害不可逆,易进展为尿毒症,需终身管理。
注:具体治疗方案需结合个体情况,建议在肾内科医生指导下规范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