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尿路感染是老年人群因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引发的常见慢性疾病,具有以下特征:
一、基本定义与类型
- 定义:指由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在老年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中异常繁殖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以非特异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男性)等类型多见。
- 高发人群:老年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住院患者及长期卧床者风险更高。
二、主要致病菌
- 常见病原体:以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为主,其次为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
- 特殊病原体:长期使用导尿管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或L型细菌感染,老年女性急性尿道综合征可能与衣原体相关。
三、易感因素
- 生理因素:
- 膀胱收缩功能减退导致尿潴留,尿道黏膜防御能力下降。
- 男性前列腺增生、女性膀胱颈梗阻等解剖异常增加感染风险。
- 病理因素:
- 糖尿病、尿路结石、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
- 导尿操作(老年人导尿后感染率可达5%-10%)。
- 免疫因素:衰老导致全身及局部免疫力降低,病原体更易黏附泌尿道上皮细胞。
四、症状表现
- 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典型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部分患者仅有排尿困难或下腹不适。
- 上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
- 急性期:腰痛、发热、寒战、恶心呕吐,伴白细胞升高。
- 慢性期:疲倦、贫血、高血压、夜尿增多,可能进展为肾功能损害。
五、诊断依据
需结合以下两项确诊:
- 细菌培养:清洁中段尿细菌计数≥10⁵ CFU/ml。
- 尿常规:离心尿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六、治疗与预防
- 药物治疗:
- 轻症(无发热)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等广谱抗生素;慢性感染若无症状,通常不推荐长期使用抗生素。
- 生活干预:多饮水、保持尿道清洁、避免憋尿,卧床者需定期翻身以减少感染风险。
- 预防重点:及时治疗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等原发病,减少不必要的导尿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