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即肾脏疾病,是影响肾脏结构与功能的一系列病症的统称。以下是关于肾病的一些基本信息:
-
定义与分类
- 定义: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结构或功能损害,表现为肾脏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等。
- 分类: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肾间质疾病和血管性疾病等;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可逆性和发生时间,可分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
-
病因
- 遗传因素: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lport综合征等。
- 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能引发急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疾病。
- 药物中毒: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
- 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等,也可能累及肾脏,导致继发性肾脏疾病。
-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
-
症状
- 尿量异常:包括少尿、无尿、多尿、夜尿增多等。
- 尿液性质改变:血尿、蛋白尿、泡沫尿等。
- 水肿:常见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身体下垂部位如脚踝和胫前,长期卧床时则易出现在骶尾部。
- 高血压:血压升高是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 贫血:主要由于肾组织破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引起。
-
诊断与治疗
- 诊断:需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然后综合分析各项结果进行最后的诊断。
-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控制病因、控制血压、血糖等,以延缓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支持性治疗主要包括适度控制饮食,减少蛋白质的摄入,以降低肾脏负担。
肾病是一个复杂的疾病范畴,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对于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