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狭窄是心脏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二尖瓣因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瓣口面积缩小、血流受阻的疾病。其核心特点如下:
一、定义与病理机制
- 本质:二尖瓣叶增厚、粘连或钙化,导致瓣口开放受限,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
- 后果:左心房压力升高可能引发肺部淤血、肺动脉高压,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二、主要病因
- 风湿热
- 最常见病因(占40%以上),由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引发,导致瓣叶纤维化、粘连及钙化。
- 退行性病变
- 老年人二尖瓣环钙化或环下钙化,多表现为轻中度狭窄。
- 其他原因
- 先天性发育异常(如瓣环小、腱索粘连);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三、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呼吸困难(早期运动后出现,晚期静息时也可发生);
- 咳嗽、咯血(因肺部淤血或血管破裂);
- 心悸、胸痛、声音嘶哑等。
- 体征: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能出现“二尖瓣面容”(颧部发红)。
四、诊断依据
- 听诊:心尖区特征性舒张期杂音。
- 影像学:
- 超声心动图显示瓣叶“城墙样”改变、前后叶同向运动;
- X线或心电图提示左心房增大。
五、治疗策略
- 无症状期: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定期随访。
- 症状期:
- 药物:控制心力衰竭、预防血栓;
- 介入/手术:
-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适用于瓣膜条件较好者);
- 人工瓣膜置换术(严重钙化或合并其他瓣膜病变时)。
六、预后与风险
- 未经治疗者可进展为心力衰竭、肺栓塞或体循环栓塞,危及生命;
- 及时干预(如手术)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七、流行病学
- 好发于40~50岁女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占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