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静脉阻塞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引发下肢静脉迂曲扩张的慢性血管疾病。国内发病率约为15%,常见于需长期站立、久坐或存在遗传因素的人群。以下是该病的核心特征:
一、典型表现
-
血管形态改变
- 早期:下肢出现红色蜘蛛网状毛细血管扩张(Ⅰ级)
- 进展期:小腿青筋凸起呈蚯蚓状,静脉扭曲成团(Ⅱ级)
- 严重时: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溃疡(Ⅳ-Ⅵ级)
-
伴随症状
- 下肢酸胀、沉重感及疼痛,久站/久坐后加重
- 活动后水肿(Ⅲ级),休息可缓解但易复发
- 肌肉痉挛、皮肤硬化(晚期)
二、致病机制
- 核心因素: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或静脉阻塞,导致血液淤滞、静脉压增高
- 诱因:遗传性静脉壁薄弱、肥胖、妊娠、长期腹压增高等
三、诊疗要点
-
诊断方法
- 体格检查(视诊/触诊)结合超声评估静脉瓣膜功能
- 静脉造影用于明确血流动力学异常
-
治疗策略
- 保守治疗:穿戴医用弹力袜、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久坐
- 药物干预:黄酮类药物改善静脉循环
- 手术治疗:激光闭合术、射频消融术或静脉剥脱术(中重度患者)
四、预防建议
- 控制体重,避免长时间维持单一姿势
- 规律运动(如步行、腿部抬升)促进静脉回流
- 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下肢静脉超声筛查
该病虽不直接危及生命,但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静脉血栓、难愈性溃疡等并发症,建议早期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及医疗干预控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