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户的认定条件主要基于收入水平、家庭支出、基本保障及风险应对能力等因素,具体标准如下:
一、收入标准
-
绝对收入门槛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需低于当地政府设定的防止返贫监测收入标准(如2024年隆回县为8100元)。
-
收入稳定性要求
-
若家庭产业收入或就业收入连续2年不持续稳定且可能降至贫困线以下,可能被认定为监测户。
-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若收入连续2年下降且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改善,同样适用此标准。
-
二、支出与风险因素
-
刚性支出压力
因疾病、教育、灾害等导致医疗、教育或生活开支大幅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时,可能被纳入监测。
-
“三保障”缺失
-
住房安全问题(如危旧房屋、无房);
-
饮用水困难(断水超1个月、水质差);
-
基本医疗保障不足(重大疾病、慢性病负担过重)。
-
-
自主应对能力评估
家庭是否具备通过劳动、产业或政策帮扶改善经济状况的能力。若长期依赖外部援助且无改善计划,可能被认定为监测户。
三、其他考量因素
-
家庭人口与结构 :如残疾人、未成年人或老年人口较多的家庭,可能因照料需求增加而纳入监测。
-
资产与负债情况 :家庭成员名下有企业、商品房等资产,或存在高额债务时,可能影响认定。
四、认定程序
-
初步筛查
通过家庭收入、支出及“三保障”情况初步判断是否符合条件。
-
综合评估
结合医疗、教育、自然灾害等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
-
村级评议与确认
经村民小组讨论、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政府审核确认。
五、动态调整机制
监测对象认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若家庭收入稳定且“三保障”持续有效,可经村级评议后退出监测;若出现新的致贫风险,可重新纳入监测。
以上标准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整,例如河南省2023年监测范围为年人均纯收入7900元,而河南省2024年标准提高至8100元。不同地区可能对住房条件、医疗支出等具体指标有差异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