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纳入监测户的程序通常包含以下五步,具体流程如下:
一、农户自主申报
-
提交申请材料
农户需根据当地政策要求,提交个人授权承诺书,承诺家庭收入、财产等信息真实有效。
-
初步筛选
村级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结合家庭收入、财产状况、"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条件,筛选出符合监测条件的农户。
二、信息核查与村级评议
-
入户核实
村级干部对筛选出的农户进行实地走访,核实家庭收入、财产、住房条件等信息,填写《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排查表》。
-
民主评议与公示
村民代表会议对入户核实的农户进行民主评议,确定初选监测对象,并在村内公示不少于5天,接受群众监督。
三、乡级审核与县级批准
-
乡级复核
乡镇、街道对村级公示无异议的初选对象进行复核初审,形成拟纳入监测对象名单。
-
县级审核与批准
县级乡村振兴部门对乡级上报的名单进行最终审核,结合信息比对结果,批准纳入监测对象,并将名单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
四、结果公示与档案管理
-
结果公示
以乡镇、街道名义在村内公告县级审批后的监测对象名单,确保程序透明。
-
档案建立
乡镇、街道组织村级将监测对象信息录入系统,并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实现长期跟踪监测。
五、动态管理与帮扶措施
-
定期复核
监测对象需定期接受复核,县级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等方式,核实收入、财产等变化情况。
-
精准帮扶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教育补助等帮扶措施,防止返贫致贫。
法律依据与注意事项
-
全过程需严格遵循《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
-
村级公示环节原则上仅限村内开展,避免重复公示。
-
监测对象识别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标准,综合考虑收入稳定性和突发风险。
以上流程需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调整,确保程序规范、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