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病程标准
一般认为肺部炎症持续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为慢性肺炎。 -
病理特点
炎症可累及支气管、肺泡、血管等结构,导致支气管壁纤维化、管腔狭窄,甚至引发肺气肿、肺不张或支气管扩张。 -
易感人群
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力缺陷者(如糖尿病、艾滋病患者)以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支气管炎)的人群更易发展为慢性肺炎。
常见诱因
- 基础疾病: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会延长肺炎病程。
- 感染因素:病毒(如腺病毒、麻疹病毒)或细菌感染未彻底清除。
- 环境与习惯:长期吸烟、吸入异物(如枣核)、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
典型症状
慢性肺炎症状具有周期性波动,表现为:
- 静止期:无明显症状,仅活动后轻微气喘。
- 恶化期:咳嗽加剧、咳痰带血、呼吸困难、发绀(口唇青紫),甚至出现面部浮肿、杵状指(趾)等。
- 并发症:可能引发肺心病、呼吸衰竭、肝功能障碍等。
诊断与治疗
- 诊断:结合病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像学(X线显示肺纹理增粗、蜂窝状改变)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原体检测)。
- 治疗:
- 药物:长期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控制感染,必要时联合激素治疗。
- 支持治疗:氧疗、营养补充、戒烟及康复训练(如呼吸肌锻炼)。
- 手术:严重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需手术干预。
预防建议
- 增强体质: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如冷水浴、户外运动)。
- 防治基础病:及时治疗佝偻病、纠正免疫缺陷。
- 避免诱因:远离烟雾、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
若出现持续咳嗽、发热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排查,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