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性吸入性肺炎
主要由胃酸、石油产物(如煤油、汽油)等刺激性液体误吸引起。胃酸(pH≤2.5)可直接损伤气道和肺组织,导致化学性烧伤、支气管痉挛及肺不张。通便油等物质也可能引发类似损伤。
二、阻塞性吸入性肺炎
因误吸固体颗粒(如食物残渣、枣核、牙齿)阻塞气道,导致肺不张和继发感染。常见于吞咽功能障碍或意识不清的患者。
三、细菌性吸入性肺炎
- 病原体来源:
- 口咽分泌物(如口腔定植菌、牙周致病菌);
- 胃内容物(含革兰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或厌氧菌);
- 医源性感染(如气管插管、胃管操作引入细菌)。
- 感染机制:
误吸物中的细菌在肺部定植并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肺泡损伤、间质水肿及脓肿形成。
四、易感因素
- 生理因素:
- 老年人因吞咽反射减弱、咳嗽能力下降,误吸风险显著增加;
- 意识障碍(如脑卒中、麻醉状态)或神经肌肉疾病(如帕金森病)导致咳嗽反射受损。
- 疾病因素:
-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肿瘤等易引发胃内容物反流;
- 口腔卫生不良或感染(如牙周病)增加细菌定植风险。
- 医疗操作:
-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破坏气道防御机制;
- 长期管饲喂养可能引起胃内容物反流。
五、其他诱因
- 酗酒、药物滥用(如镇静剂)抑制咳嗽反射;
- 环境暴露(如误吸毒物或粉尘)。
总结
吸入性肺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针对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如改善吞咽功能、控制胃食管反流、加强口腔护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