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链球菌感染的基本概念
-
病原体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动物粪便及人体呼吸道和皮肤中,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等。- A群链球菌:常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
- B群链球菌:多导致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
-
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皮肤黏膜接触或污染的食物(如乳制品、肉类)传播。
二、典型症状表现
链球菌感染的症状因类型和个体差异而不同,常见表现包括:
- 咽部症状
- 喉咙红肿、疼痛、吞咽困难,可能伴随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
- 胃肠道症状
-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患者可能仅出现单一症状。
- 皮肤表现
- 红疹(如猩红热的弥漫性充血性皮疹)、局部红肿或蜂窝织炎。
- 全身症状
- 高热(体温>38℃)、乏力、头痛,严重时可引发肾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
- 结合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如咽拭子、脓液培养)。
- 血清学检测(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辅助诊断。
- 治疗方案
- 首选药物: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
- 过敏替代药物:红霉素、头孢类或林可霉素。
- 支持治疗:休息、补液、局部热敷或冷敷缓解炎症。
四、预防措施
- 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接触感染者。
- 饮食安全:确保乳制品、肉类等食物充分加热,避免污染。
- 高危人群管理:儿童、老人及免疫力低下者需加强防护,感染后及时就医。
若出现持续发热、皮疹或咽痛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引发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