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病学特征
患者多有旅游史或接触污染水源、动物粪便史,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易感染。 -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水样便且恶臭)、腹胀、恶心呕吐等,急性期症状明显,慢性期可能反复发作或持续稀便。 -
病原学检查(确诊依据)
- 粪便直接涂片镜检:新鲜腹泻便中可发现滋养体,成形便需碘液染色后观察包囊。建议连续3天送检粪便样本(“三送三检”),阳性率可达97%。
- 浓缩法检测:硫酸锌漂浮法等可提高包囊检出率。
-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若多次粪便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可提取十二指肠液或小肠黏液查找虫体。
-
免疫学检测
- ELISA法:检测粪便中贾第虫抗原,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如爱德士试剂盒)。
- IFA试验:特异性强,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
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技术可检测粪便中贾第虫核糖体RNA基因,灵敏度和特异性极高。 -
鉴别诊断
需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区分,通过粪便病原体检测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总结: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症状、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其中病原学证据(如粪便检出滋养体/包囊)为确诊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