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出血期(活动性出血)
- 严格禁食禁水
活动性出血期间需立即禁食禁水,避免刺激胃肠道加重出血。
注:若呕吐物呈咖啡色或黑便,需立即就医。
二、止血后恢复期
-
流质饮食(止血后1-2天)
- 选择温凉、清淡的流食,如米汤、米油、稀藕粉、菜汁等,每次100-200ml,每日6-7餐。
- 可少量饮用温牛奶(睡前),中和胃酸并保护胃黏膜。
-
半流质饮食(止血后3-5天)
- 逐渐过渡到米粥、软面条、面片汤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粗糙、坚硬或刺激性食物。
-
软质饮食(恢复阶段)
- 可添加碎菜、馒头、炖鱼等软烂食物,少食多餐(每日3-4餐),每餐七分饱。
三、长期饮食管理
-
避免刺激性食物
- 忌辛辣、油腻、过冷/热食物及酒精、咖啡因饮料,减少胃黏膜刺激。
-
营养补充
- 优质蛋白: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等,促进黏膜修复。
- 维生素C与铁: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改善血管脆性并补血。
-
饮食卫生与习惯
- 食物需新鲜干净,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烧烤。
- 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增强免疫力。
四、特殊注意事项
-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加重出血风险。
- 慎用药物:避免长期滥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必要时遵医嘱调整用药。
- 定期体检:尤其有胃病史者,需监测病情变化。
总结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饮食需分阶段调整,从禁食到流质、半流质逐步恢复,同时注重营养均衡和黏膜保护。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