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标准需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具体如下:
一、基础条件
- 存在高危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创伤、溺水等直接或间接肺损伤因素。
- 急性起病时间:在原发疾病发生后24-48小时内突发或加重的呼吸窘迫。
二、临床表现
- 呼吸系统症状:
- 呼吸急促,频率显著增快(可达50-80次/分)。
- 呼吸困难,伴吸气性三凹征、呻吟。
- 发绀明显,常规吸氧难以改善。
- 体征与症状不匹配:肺部听诊体征较少,与胸片表现的严重程度不一致。
三、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或CT: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无法用胸腔积液、肺不张或结节病变解释。
-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白肺”表现(肺泡萎陷,气体交换面积显著减少)。
四、实验室及血气分析
- 氧合指标:
- 氧合指数(PaO₂/FiO₂):≤200mmHg可支持诊断(需结合年龄调整评估)。
-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₂):>200mmHg,提示肺内分流量超过10%。
- 其他指标:
- 动脉血气分析显示进行性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
- 肺动脉楔压≤18mmHg,或通过超声心动图排除心源性肺水肿。
五、鉴别诊断
- 排除心源性肺水肿:通过病史、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认无心力衰竭或液体超负荷。
六、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 轻度:PaO₂/FiO₂ 200-300mmHg。
- 中度:PaO₂/FiO₂ 100-200mmHg。
- 重度:PaO₂/FiO₂≤100mmHg,需机械通气支持。
附注
- 新生儿需特别关注出生后4-6小时内出现的急性症状(如呼吸频率>60次/分、血氧饱和度<30%)及胸片显示的肺发育不良表现。
- 诊断时需结合年龄、基础疾病及动态监测结果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