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水蛭咬伤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和体征,帮助判断是否中毒:
皮肤症状
- 吸附部位:水蛭通常吸附在人体皮肤上,常见于小腿、足背等浸水部位。
- 伤口:水蛭吸血后会留下三角形的伤口。
- 出血:伤口处常流血不止,因为水蛭的唾液中含有水蛭素,能阻止血液凝固。
- 红斑或风团:伤口周围可能出现红斑或风团,严重者可能出现大疱甚至坏死。
- 瘙痒:初咬时一般不觉疼痛或仅感瘙痒。
全身症状
- 过敏性休克:少数人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血虚证。
- 阴道或鼻腔出血:如果水蛭进入阴道或鼻腔,可能导致阴道出血或间歇性鼻出血、鼻塞、鼻痛等症状。
辅助检查
如果症状严重或伴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进行以下检查:
- 血常规:通过观察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 尿常规:检查尿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等指标是否异常,评估肾脏及泌尿系统的状况。
- 凝血功能测定:反映身体的止血与凝血能力,有助于了解水蛭咬伤后的出血情况。
- D-二聚体检测: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表明存在血管内皮伤害或血栓形成。
- 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肌肉损伤。
处理措施
- 移除水蛭:不要用力拽扯水蛭,可用食盐、酒或米醋涂抹于吸附处,使其松开吸盘自行脱落。
- 消毒伤口:用安尔碘等药物消毒伤口,防止感染。
- 就医治疗:如果出现严重症状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局部处理措施或全身抗感染治疗。
如果在清明踏青时不慎被水蛭咬伤,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