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诊断标准
一、核心诊断依据
-
心电图特征
-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秒,主波方向与ST-T段相反。
-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后伴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期前收缩的R-R间期等于两个窦性周期之和)。
- 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
动态心电图监测
- 24小时或更长时间监测可明确室性期前收缩的发作频率、形态(单源性、多源性等)及其与症状的关系。
二、临床表现与体征
-
症状
- 典型症状:心悸、心脏“偷停”感、颈部搏动,频发者可出现晕厥、心绞痛或低血压。
- 部分老年人无症状,仅通过体检或心电图发现。
-
体征
- 听诊可发现正常心搏后的期前收缩及间歇,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
- 桡动脉触诊可能触及长间歇(因期前收缩的脉搏微弱)。
三、辅助检查
-
心脏超声
- 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变)。
-
运动试验
- 观察运动状态下室性期前收缩的变化,辅助判断病因及预后。
-
实验室检查
- 检测电解质(如钾、镁)、心肌酶谱及甲状腺功能,排除代谢异常或心肌损伤。
-
冠状动脉造影
- 对疑似冠心病患者,明确冠状动脉病变以指导治疗。
四、分类标准
-
形态分类
- 单源性:QRS波形态一致,配对间期固定。
- 多源性:QRS波形态≥3种,配对间期不固定。
- RonT型:R波落在前一心跳的T波上,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
临床意义分层
- 需结合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衰)、发作频率及形态(如频发、多形性)评估风险。
五、诊断流程
- 初步筛查:常规心电图+症状/体征评估。
- 深入检查: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
- 病因鉴别:结合运动试验、冠状动脉造影等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六、注意事项
- 无症状老年人需通过动态心电图筛查偶发室性期前收缩。
- 合并基础心脏病者需优先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
(注:以上标准综合自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及辅助检查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