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镇痛药物
轻至中度疼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但需注意出血风险。 - 心血管保护药物
- 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控制血压,减少心脏负担。
- 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
- 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功能。
- 抗焦虑/抑郁药物
若伴随情绪问题,可遵医嘱使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
二、生活方式调整
- 低盐低脂饮食
减少钠盐和脂肪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及富含欧米伽-3的食物(如深海鱼),避免高盐高脂加重心血管负担。 - 适度运动
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增强心肺功能。 -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维持稳定的生物钟。
三、其他治疗措施
- 吸氧
对缺氧症状明显者,吸氧可改善心肌供氧,缓解胸闷、呼吸困难。 - 中医辅助疗法
- 针灸/按摩:刺激关元、内关等穴位,调节气血,改善心脑功能。
- 中药调理:如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材,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四、注意事项
- 密切监测: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及心电图,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避免诱因:控制感染、保持情绪稳定,慎用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药物(如甘露醇)。
提示:以上措施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或调整剂量。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胸痛、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