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标准化评估及排除性标准,具体如下:
一、语言发育障碍
-
表达性语言障碍
- 语言能力滞后:2岁不会说单词,3岁无法使用短语,词汇量显著少于同龄水平(如3岁词汇量不足50个)。
- 语法及表达异常:句子结构幼稚、语序混乱,频繁出现代词/介词使用错误。
-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情绪失调、注意力缺陷或多动。
-
感受性语言障碍
- 语言理解困难:无法理解简单指令或日常对话内容(如2岁半仍难以遵循口头指示)。
- 表达同步受损:几乎所有患儿同时存在语言表达障碍及语音发育异常。
二、言语发育障碍
-
特定言语构音障碍
- 发音异常:表现为舌根音化(如“耳朵”说成“耳郭”)、舌前音化(如“裤子”说成“兔子”)或省略音化(如“飞机”说成“飞一”)。
- 排除标准:需排除耳聋、发音器官病变或精神发育迟缓。
-
言语流利障碍(口吃)
- 持续性障碍:言语受阻发生在发音或单词水平,且持续1年以上;6岁以上仍存在明显口吃。
- 伴随症状:发音时伴发音器官肌肉痉挛,如面部抽搐或呼吸异常。
三、排除性标准
- 非器质性病因:需排除听力障碍、神经系统异常、孤独症谱系障碍及智力障碍(如智商正常但语言能力显著落后)。
- 病程与严重程度:语言迟缓需超出同龄正常变异范围(如超出2个标准差),或伴有阅读困难、社交障碍等继发问题。
四、诊断流程
- 综合评估:包括病史采集(家族史、语言发展史)、标准化语言测试(如词汇量筛查、语法评估)、智力测试及影像学检查(如头颅MRI排除器质性疾病)。
附:鉴别诊断要点
- 与孤独症区别:感受性语言障碍患儿社交互动正常,能使用手势交流,而孤独症患儿存在社交回避及刻板行为。
- 与正常语言变异区别:正常儿童语言发育差异多在1年内自行缓解,而发育障碍者症状持续且影响功能。
以上标准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多维度评估,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