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吻棘头虫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流行病学依据
- 患者有生食或半生食甲虫(如金龟子、天牛等)史,特别是在流行地区、好发季节(如辽宁的9~10月份,山东的6~8月份)有过此类饮食经历。
-
临床表现
- 早期症状:感染后1至3个月逐渐出现症状,常见症状有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疼痛多为阵发性脐周腹痛。
- 全身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消瘦、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肠穿孔、腹膜炎、腹腔脓肿、肠梗阻、肠出血等并发症。
- 腹部体征:部分患者可在腹部压痛处触及圆形或卵圆形包块。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检查:常有贫血表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嗜酸性粒细胞可有轻度增高。
- 免疫学检查:以虫卵制成抗原做皮试,阳性结果对诊断有一定价值;用虫卵的生理盐水浸出液做皮试,阳性率也较高。
- 粪便检查:粪隐血试验常为阳性。但由于该虫在人体内一般不能发育为具有生殖力的成虫,所以在人粪便中极少见到虫卵。
-
影像学检查:B超、CT、X线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肠道内的病变及并发症,如肠穿孔、肠梗阻等情况。
巨吻棘头虫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流行病学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于疑似患者,应尽早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