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膈膨出的诊断标准
-
临床表现
- 新生儿及婴幼儿:呼吸急促、发绀、啼哭或吸奶时呼吸困难,易患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
- 成人:下咽困难、上腹牵拉感、胃烧灼感、恶心呕吐,平卧或饱食后症状加重,活动时呼吸困难。
-
影像学检查
- X线/CT:患侧膈肌高位(可达第三、四前肋间隙),膈下紧贴胃泡,膈肌厚度变薄,呈光滑曲线;心脏向健侧移位,吸气时矛盾运动明显。
- 胃肠道造影/钡灌肠:可见升高的胃或结肠,明确膈肌与腹腔脏器的关系。
- MRI:用于鉴别诊断,显示膈肌高位及周围结构异常。
-
其他检查
- 血常规:排除感染等全身性疾病。
- 超声:辅助观察膈肌活动度。
二、膈肌麻痹的诊断标准
-
临床表现
- 单侧麻痹:活动后呼吸困难、胸痛或干咳,左侧麻痹可能伴嗳气、腹胀。
- 双侧麻痹:严重呼吸困难、发绀、腹部反常呼吸(吸气时腹部凹陷),甚至呼吸衰竭。
-
影像学检查
- X线/CT:患侧膈肌升高,活动减弱或消失,可见矛盾运动(吸气时健侧下降、患侧上升)。
- 超声:膈肌无活动或吸气时上移。
-
电生理检查
- 膈神经刺激试验:通过电磁波刺激膈神经,记录动作电位和跨膈肌压,判断麻痹程度(完全性或不完全性)。
- 跨膈压测定:诊断金标准,反映膈肌收缩功能异常。
-
实验室检查
- 血气分析:低氧血症提示呼吸功能受损。
- 血常规:排除感染或炎症性疾病。
三、鉴别诊断
-
膈膨出 vs 膈疝
- 膈疝:胸透可见膈上隆起部分含胃肠空腔影,气腹技术可确诊气体进入胸腔。
- 膈膨出:气体位于膈下,胃肠道造影显示胃或结肠与膈肌关系异常。
-
膈膨出 vs 肺底积液
- 肺底积液:改变体位(如卧位)后膈肌影像消失,X线或B超可鉴别。
总结
膈膨出以影像学显示膈肌高位及矛盾运动为关键,而膈肌麻痹需结合电生理检查(如膈神经刺激试验)确诊。两者均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膈疝、肺底积液)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