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感染治疗
-
经验性用药:根据免疫缺陷类型和感染风险选择广谱抗生素。例如:
- 细胞免疫缺陷(如HIV/AIDS)需覆盖肺孢子菌、分枝杆菌等,常用复方磺胺甲噁唑、阿奇霉素。
- 体液免疫缺陷(如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易感染肺炎链球菌,可选用头孢曲松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重症感染或耐药风险高时,需覆盖MRSA(万古霉素)或耐药革兰阴性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针对性用药:明确病原体后调整方案:
- 细菌感染: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 真菌感染:使用氟康唑、伏立康唑等。
- 病毒感染:如CMV肺炎需用更昔洛韦。
二、免疫支持治疗
- 免疫球蛋白替代:人血丙种球蛋白可暂时提升免疫力,用于抗体缺乏者。
- 免疫调节剂:
- 粒细胞缺乏者使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如rhG-CSF)。
- 严重免疫缺陷者考虑骨髓移植等免疫重建。
三、支持治疗
- 营养管理: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 呼吸支持:重症肺炎需氧疗或机械通气。
- 并发症处理: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肝肾损伤等。
四、特殊注意事项
- 疫苗接种:可产生抗体者接种灭活疫苗(如流感疫苗),避免活疫苗。
- 感染防控:严格手卫生、隔离措施,减少探视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五、治疗原则总结
- 早期干预:怀疑感染即启动广谱抗生素,同时送检病原学标本。
- 多学科协作:呼吸科、感染科、免疫科联合制定方案。
- 长期管理:控制感染后仍需定期监测免疫功能,调整免疫调节治疗。
提示:免疫缺陷者肺炎易进展为重症,需尽早就医。所有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