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即刻心肺复苏(CPR)
- 胸外按压:以100-120次/分钟频率进行按压,深度5-6厘米(成人),维持基本血液循环。
- 人工呼吸:按压30次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保持气道通畅。
2. 电击除颤
- 院内抢救:立即使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首次能量选择150-200焦耳(双向波除颤器)或360焦耳(单向波),若无效可重复。
- 院外急救:若现场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需尽快使用;若无设备,持续CPR并等待救援。
3. 药物治疗
- 肾上腺素:每3-5分钟静脉注射1mg,增强心肌收缩力并提高除颤成功率。
- 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300mg静注)或利多卡因(1-1.5mg/kg静注),用于稳定心律。
- 纠正电解质紊乱:低钾或低镁时静脉补钾、补镁。
4. 病因处理与后续治疗
- 病因治疗:如心肌梗死需溶栓或介入治疗,中毒者需解毒剂。
- 植入ICD:对反复发作高危患者,建议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复发。
- 射频消融:辅助治疗药物难治性心律失常。
注意事项:
- 黄金4分钟:室颤后4分钟内是抢救关键期,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下降7%-10%。
- 避免延误:院外急救时,非专业人员应在指导下进行CPR并尽快获取AED。
提示:心室扑动/颤动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疼痛缓解需在心脏功能恢复后由医生评估处理,急救时需争分夺秒恢复有效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