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情严重性
-
可能引发心力衰竭
心脏瓣膜病主要分为瓣膜狭窄(血液流出受阻)和瓣膜关闭不全(血液逆流),长期未治疗会导致心脏结构异常,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
症状隐匿性与突发风险
- 早期可能无症状,但病情进展后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
- 部分患者(如主动脉瓣病变)即使病情严重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可能突发晕厥、猝死。
-
高发人群与长期危害
- 老年人因退行性病变成为高发群体,我国75岁以上人群中每8人就有1人患中重度瓣膜病。
- 长期瓣膜病变可导致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如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二、治疗与预后
-
需根据病情选择方案
- 轻度病变:若无明显症状,可通过定期随访观察。
- 中重度病变:需药物或手术干预,如瓣膜置换术(机械瓣/生物瓣)或微创介入治疗(如TAVR)。
- 手术必要性:若瓣膜病变引发心脏扩大、心衰或血流动力学障碍,需及时手术以避免病情恶化。
-
预后与日常管理
-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术后需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避免剧烈运动和感染。
三、总结
心脏瓣膜病可能严重威胁健康,但通过及时检查(如心脏超声)和规范治疗(药物、手术或介入),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建议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有心脏病史者)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