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治疗(核心措施)
- 血管阻塞处理:若由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或肺栓塞引起,需紧急通过介入治疗(如支架置入)或溶栓(如尿激酶、rt-PA)开通阻塞血管,挽救心肌。
- 感染/贫血纠正:感染或贫血诱发时需控制感染、输血等,消除诱因。
二、药物治疗
- 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可减轻体循环淤血和水肿,降低心脏负荷。
- 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硝普钠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
- 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米力农增强心肌收缩力,适用于低心输出量状态。
- 补液与白蛋白:顽固低血压时需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注血浆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
三、非药物治疗
- 氧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纠正低氧血症,维持血氧饱和度。
- 机械辅助装置:
- ECMO:适用于重度休克或低氧血症,可短期支持心肺功能。
- 右心室辅助装置(RVAD):辅助右心泵血,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 胸腔/腹腔穿刺:大量积液时穿刺引流,缓解压迫症状。
四、支持性治疗
- 体位管理:半卧位或抬高下肢减少静脉回流。
- 液体限制:每日摄入量不超过前一日尿量+500ml,避免加重水肿。
- 监测与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中心静脉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
- 避免诱因:控制输液速度、纠正贫血、戒烟限酒等。
- 长期管理:病情稳定后需规律用药(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定期随访评估心功能。
提示:急性右心衰病情凶险,需立即就医。治疗方案需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动态调整,不可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