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卡肺囊虫肺炎(PC肺炎)是一种由卡氏肺囊虫引起的肺部感染疾病,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如早产儿、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儿等。以下是小儿卡肺囊虫肺炎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婴儿型
- 主要发生在1~6个月的婴儿。
- 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吃奶不好、烦躁不安、咳嗽、呼吸增快及发绀,而发热不显著。
- 听诊时啰音不多,1~2周内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 肺部体征少,与呼吸窘迫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为本病特点之一。
- 病程4~6周,如不治疗25%~50%患儿死亡。
儿童型
- 主要发生于各种原因所致免疫功能低下者。
- 起病急骤,几乎所有病人均有发热。
- 常见症状为呼吸加速、咳嗽、发绀、三凹征、鼻扇及腹泻。
- 病程发展很快,不治疗时多死亡。
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多伴嗜中性粒细胞增加。
- 约半数病例淋巴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轻度增高。
其他
- 血气分析示显著的低氧血症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加大。
- NBT试验呈阳性。
- 痰液和气管吸物涂片的病原体检查多为阴性。
3. 其他辅助检查
胸部X线摄片
- 初期在肺门周围出现网状、絮状和条索状模糊阴影。
- 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小片状模糊阴影和类结节状阴影,亦可融合成较大的片状阴影。
- 类结节状阴影常为多发性肺部病变,一般自两肺门沿支气管向外周发展,两肺尖和肺底很少受累或受累较轻是本病特点。
- 如病变贴近胸膜,可引起局部胸膜轻度反应性增厚,通常不出现胸腔积液。
4. 病原体检查
- PC肺炎的确诊有赖于病原体的检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经皮肺穿刺或开胸肺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阳性率可达90%以上。
- 依靠气管吸取物或肺活检组织切片染色见肺泡内泡沫状嗜伊红物质的团块中富含原虫,利用乌洛托品硝酸银染色,可查见直径6~8μm的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的囊体,位于细胞外。
5. 鉴别诊断
- 需与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AIDS及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相鉴别。
通过上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体检查,可以对小儿卡肺囊虫肺炎进行诊断。如果怀疑患有该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以便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