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肺栓塞属于妊娠期严重危急重症,其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病情危害性
-
高致死风险
妊娠期及产褥期因血液高凝状态、子宫压迫静脉等因素,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若不及时干预,急性期死亡率可达20%-30%,而积极治疗后死亡率可降至1%。 -
多器官损伤风险
肺动脉栓塞会导致肺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休克,甚至心源性猝死。若血栓累及其他器官(如脑、肾),可能引发脑梗死、肾衰竭等并发症。
二、临床治疗难点
-
治疗手段受限
需权衡孕妇与胎儿安全,溶栓治疗可能导致胎盘早剥、流产等风险,需严格评估后实施。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是基础手段,但需长期监测。 -
预后不确定性
即使经规范治疗,仍可能遗留肺动脉高压等后遗症,且复发风险较高,需终身关注血栓预防。
三、高危人群与预防措施
-
高危因素
包括高龄妊娠、肥胖、长期卧床、心脏病史、剖宫产术后等。妊娠期下肢肿胀、胸痛、突发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
预防建议
- 孕期避免久坐久站,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 高风险人群可穿戴弹力袜,必要时遵医嘱预防性抗凝;
- 产后尽早下床活动,降低静脉淤滞风险。
妊娠合并肺栓塞具有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的特点,但通过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及全程管理,可显著改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