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药物治疗调整
- 优化吸入技术:确保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如气雾剂、干粉吸入器),必要时使用储雾罐辅助,以提高药物递送效率。
- 联合支气管扩张剂:首选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联合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可增强支气管舒张效果。
- 免疫调节治疗:
- 低剂量环孢素(3-5 mg/kg/d)或甲氨蝶呤(10-15 mg/周)可改善激素抵抗性炎症。
- 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对部分重症患者有效,尤其适用于合并过敏性疾病者。
- 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钠(10 mg/d)可协同控制气道炎症,尤其适用于夜间症状明显者。
2. 非药物治疗干预
- 严格规避诱因: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物质(如尘螨、花粉),实施环境控制(使用防螨床罩、空气净化器)。
- 生活方式管理:
- 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肥胖者需减重5%-10%以改善肺功能。
- 补充维生素D3(每日1000-4000 IU)可调节免疫反应,尤其适用于维生素D缺乏者。
3. 个体化治疗策略
- 生物制剂应用:对IL-5/IL-5Rα通路异常者,可考虑美罗华(抗IgE单抗)或度普利尤单抗(抗IL-4Rα单抗)。
-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规范西药基础上,辅以中药(如苏黄止咳胶囊、玉屏风散)调节免疫平衡。
4. 治疗监测与调整
- 每3个月评估FEV1、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等指标,根据疗效调整药物剂量。
- 对疗效不佳者,需排查合并症(如胃食管反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同步治疗。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药物副作用(如环孢素肝毒性、甲氨蝶呤骨髓抑制),建议每1-2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吸入剂),并掌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自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