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诊断标准(2017年中华医学会共识)
-
基础疾病
- 确诊哮喘(尤其是难治性或重症哮喘)或其他相关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慢阻肺等)。
-
必需条件
- 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E(sIgE)水平升高:>0.35kUA/L或烟曲霉皮试速发反应阳性。
- 血清总IgE(TIgE)水平升高:>1000U/ml(若满足其他条件,<1000U/ml也可考虑)。
-
其他支持条件(需满足至少2条)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10⁹/L(使用激素者可正常,既往数据仍有效)。
- 影像学符合ABPA特征:一过性病变(实变、结节、牙膏征等)或持久性病变(支气管扩张、纤维化)。
- 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G抗体或沉淀素阳性。
二、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反复哮喘发作、咳嗽、咳棕褐色黏冻样痰栓(特征性表现),可伴低热、乏力、体重减轻等。
- 部分患者急性加重时出现咯血或呼吸困难。
-
实验室检查
- 痰液: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痰培养可能发现烟曲霉。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CT:典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斑片状阴影、网格状改变,或中心支气管扩张伴黏液栓(“指套征”“牙膏征”)。
-
肺功能检查
-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FEV₁改善>15%或绝对值增加>200ml)。
-
病理学检查
- 肺组织活检或支气管镜取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辅助确诊。
三、鉴别诊断
需排除以下疾病:
- 过敏性肺炎: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血沉)及影像学(小结节、网格影)不同。
- 变应性血管炎性肉芽肿:组织病理学可见肉芽肿性血管炎及坏死。
- 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过病原学检测及影像特征区分。
四、诊断流程建议
- 初步筛查:结合哮喘病史、症状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 血清学检测:完善烟曲霉sIgE、TIgE及IgG抗体。
- 影像学评估:高分辨率CT明确肺部病变特征。
- 病理验证:必要时行支气管镜或肺活检。
- 排除其他疾病: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综合判断。
若符合上述标准且排除其他可能疾病,可确诊为ABPA。早期诊断结合规范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