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球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具体标准如下:
一、核心诊断标准
-
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胸部CT或X线显示肺部空洞/空腔内的可移动球形阴影,典型表现为「空气半月征」(空洞内团块与周围形成新月形透亮区),且阴影位置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需排除肺癌、结核球等其他球形病灶。 -
病理学或微生物学证据
- 组织病理学:经皮穿刺或手术切除标本中发现典型曲霉菌丝(45°分枝的隔膜菌丝),HE或吉姆萨染色可辅助观察。
- 微生物培养: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无菌部位标本中分离出曲霉菌(需排除污染)。
- 曲霉抗原检测:血清或肺泡灌洗液中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阳性(临界值>0.5,尤其>1.0时意义显著)。
二、支持性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慢性咳嗽、反复咯血(约50%-90%患者出现)及胸痛。
- 部分患者有基础肺病史(如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
-
血清免疫学检查
- 血清沉淀抗体阳性率接近100%,对鉴别诊断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 总IgE水平升高(提示过敏反应时)。
-
支气管镜检查
纤支镜下可直接观察病变,并通过防污染技术获取下呼吸道标本(如灌洗液或活检),提高诊断敏感性。
三、鉴别诊断
需排除肺结核球、肺脓肿、肺癌、其他真菌球(如毛霉病)及肺内血肿等疾病,结合病史、病原学及影像学动态变化综合判断。
诊断分层(参考国际标准)
- 确诊:组织病理学或无菌部位标本培养阳性。
- 临床诊断:影像学典型表现+宿主高危因素(如免疫抑制)+微生物学或血清学证据。
- 疑似诊断:影像学可疑+临床症状+基础疾病,但缺乏病原学支持。
以上标准需综合应用,影像学特征联合病原学证据是确诊关键,早期识别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