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治疗原则
- 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22-24℃,湿度50%-60%),隔离患儿防止交叉感染,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1.5-2g/kg)。对于发热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拭)联合药物退热(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二、针对性治疗方案
- 抗病毒治疗
- 首选药物:利巴韦林气雾剂(30mg/次,每日2-3次)或帕利珠单抗注射液(单剂量15mg/kg)。
- 联合用药:重症患儿可联用α干扰素雾化(10万IU/kg,每日2次)。
- 症状管理
- 喘息治疗:布地奈德混悬液(0.5-1mg/次)联合沙丁胺醇雾化(2.5-5μg/kg)雾化吸入,每日2-4次。
- 痰液处理:氨溴索口服(15mg/kg/日)或吸痰术,保持气道通畅。
- 呼吸支持
- 轻中度缺氧:鼻导管吸氧(氧流量0.5-1L/min)或面罩吸氧(氧浓度≤40%)。
- 重度呼吸衰竭:需CPAP通气(压力4-6cmH2O)或机械通气(潮气量6-8ml/kg)。
三、特殊人群管理
- 早产儿/免疫缺陷儿:建议早期使用免疫球蛋白(IVIG 0.4g/kg/d,连用3天)。
- 并发细菌感染:需根据病原学结果选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四、康复期管理
- 中医辅助治疗
- 急性期:麻杏石甘汤(麻黄3g、杏仁6g、石膏15g、甘草3g)清热宣肺。
- 恢复期:补肺健脾合剂(黄芪10g、白术6g、防风5g)增强免疫力。
- 外治疗法:肺俞穴贴敷自制敷背散(含细辛2g、白芥子5g),每日1次。
注意事项:
- 避免滥用抗生素,仅在明确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
- 利巴韦林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红蛋白。
- 重症患儿建议入住PICU,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
(注:以上治疗方案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实施,具体用药剂量需根据体重和病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