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症状
- 起病特点:急性起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乏力、咽痛等),随后出现甲状腺区疼痛或压痛,可放射至颌下、耳后或颈部,咀嚼或吞咽时加重。
- 甲状腺表现:甲状腺肿大、质地较硬,可能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肌肉酸痛)或甲亢表现(如心慌、多汗、消瘦)。
-
实验室检查
- 血沉增快:疾病早期血沉(ESR)显著升高(>40 mm/h),是重要特征之一。
- 甲状腺功能异常:
- 早期: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呈现一过性甲亢。
- 恢复期:甲状腺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患儿可能发展为甲减。
- 甲状腺摄碘率降低:摄碘率(RAIU)常<2%,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形成“分离现象”,是诊断的关键依据。
-
影像学检查
- 甲状腺超声:显示甲状腺内片状低回声区,边界模糊,血流信号减少。
- 甲状腺核素扫描:可见甲状腺显影不良或呈冷结节,提示甲状腺组织破坏。
-
鉴别诊断
- 需与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Graves病等区分,后者通常伴高热、白细胞显著升高或甲状腺抗体(TGAb、TPOAb)阳性。
总结:诊断需综合病史、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尤其是甲状腺摄碘率降低与激素水平升高的“分离现象”。若符合上述标准,可确诊为小儿亚急性甲状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