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史与症状
- 常有寄生虫感染史(如蛔虫、钩虫等)或药物过敏史(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
- 症状轻微,表现为低热、乏力、干咳、胸闷等,偶有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通常无高热或呼吸困难。
-
体格检查
- 胸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或干啰音,部分患者脾脏轻度肿大。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10%~70%),绝对计数常达1000~2500/mm³。
- 痰液/粪便检查:痰液中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粪便中可能检出寄生虫虫卵。
- 血清学检查:血清总IgE水平可能增高(非寄生虫感染时)。
-
影像学表现
- 胸部X线:可见密度较淡、边界模糊的片状或斑片状阴影,单侧或双侧分布,呈游走性(1~2周内消失或转移至其他部位),通常不超过1个月。
- 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磨玻璃影、结节影或支气管壁增厚,多位于中下肺野。
-
其他辅助检查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
- 肺组织活检:肺实质、间质及支气管周围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广泛浸润,可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
诊断要点总结:需满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典型游走性肺部浸润影,结合寄生虫感染或药物过敏史,并排除其他病因(如急性间质性肺炎、肺结核等)。若符合上述标准且症状轻微,通常无需特殊治疗,病程具有自限性(1~4周内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