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 Ataxia, HA)是一类以共济失调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遗传性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
- 主要症状: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缓慢发生(少数为急性发作或间歇性发作)、进行性、对称性的共济失调
- 其他症状:可能伴随的症状包括眼球震颤、吟诗样语言、辨距不良、震颤、步态共济失调、肌肉萎缩、言语不清、眼球运动障碍等
2. 家族史
- 家族遗传史:收集患者的家族史资料,确定其是家族性还是散发性共济失调。家族性共济失调需要进一步确定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
- 家族史不详的病例:对于家族史不详的病例,需要排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
3. 辅助检查
- 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构性磁共振成像(sMRI)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小脑、脑干、脊髓等部位的萎缩
- 神经量表评估:使用共济失调等级量表(SARA)、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估量表(ICARS)、非共济失调症状量表(INAS)等评估患者的共济失调症状严重程度
- 生化标志物:某些HA亚型患者可能存在特征性生化指标异常,例如:
- 血白蛋白降低见于共济失调伴眼动失用症(AOA)1患者
- 血甲胎蛋白升高及免疫球蛋白降低见于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患者
- 血维生素E水平降低见于共济失调伴维生素E缺乏症(AVED)患者
-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确定HA致病基因的“金标准”,推荐的基因检测流程包括目标基因检测、全外显子测序(WES)、全基因组测序(WGS)等
4. 诊断策略
- 确认临床表现:首先确认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共济失调,并收集详细的家族史资料
- 排除非遗传性病因: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共济失调的非遗传性病因,如多发性硬化、多发性脑梗死、酒精性或中毒性小脑变性等
- 基因检测:根据临床表现和家族史选择合适的基因检测方法,明确HA的致病基因及突变
5. 鉴别诊断
- 其他遗传性因素: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亨廷顿病等
- 非遗传性共济失调:如多系统萎缩(MSA)、散发性成年起病型共济失调(SAOA)等
治疗原则
目前大部分HA尚无对因治疗方法,临床上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结合康复治疗和护理照料
- 药物治疗:如利鲁唑、坦度螺酮、他替瑞林等可能对共济失调症状有效
- 物理治疗:系统规范的物理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及协调能力
-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抗帕金森病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总结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过程,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家族史、辅助检查和基因检测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