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尘肺的诊断需结合职业史、临床表现及多项医学检查,具体标准如下:
一、核心诊断标准
-
职业接触史
需明确患者有长期接触甘蔗粉尘的职业史(如甘蔗种植、加工行业),且暴露时间与粉尘浓度符合致病条件。 -
典型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气急、胸痛等呼吸道症状,部分伴有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表现。 -
影像学特征
- 急性期:胸部X线或CT显示双肺中下叶弥漫性结节影或斑片状磨玻璃影。
- 慢性期:高分辨率CT可见纤维化、网状阴影或蜂窝状改变。
-
排除其他疾病
需通过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鉴别肺结核、肺癌、慢性真菌感染等类似疾病。
二、辅助检查项目
-
肺功能测试
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肺活量、肺总量下降)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
实验室检查
- 血清沉淀素试验阳性(提示抗原接触);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显示淋巴细胞增多(CD4/CD8倒置)、IgG/IgA升高。
-
病理检查(必要时)
肺组织活检可见特征性纤维化或炎性细胞浸润,用于确诊疑难病例。
三、分期标准(参考尘肺病分类)
蔗尘肺严重程度可结合尘肺病分期标准评估:
- Ⅰ期:影像学显示小阴影密集度1级,累及≥2个肺区;
- Ⅱ期:小阴影密集度2级且累及≥4个肺区,或密集度3级累及4个肺区;
- Ⅲ期:出现大阴影(长径≥20mm),或密集度3级伴广泛肺区受累。
四、注意事项
- 对高风险职业人群应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及肺功能筛查;
- 确诊后需立即脱离粉尘环境,并采取综合治疗(如氧疗、抗纤维化药物);
- 慢性期患者需长期监测肺功能及影像学变化,评估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