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需结合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具体如下:
一、核心诊断标准
-
肾功能指标异常
- 血肌酐和尿素氮显著升高,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
- 血钾升高(>5.5 mmol/L),伴代谢性酸中毒(pH<7.35)。
-
尿液异常
- 尿量减少(<400 mL/24h或<17 mL/h)或无尿(<100 mL/24h)。
- 尿液检查显示蛋白尿(>150 mg/24h)、血尿(红细胞>3个/HP)或管型尿(如颗粒管型)。
-
影像学特征
- 超声显示肾脏体积缩小或结构异常(如皮质变薄)。
二、分阶段临床表现支持诊断
-
少尿期(持续7-14天)
- 典型症状:水肿、高血压(140-200/90-110 mmHg)、呼吸困难。
- 严重并发症:高钾血症(肢体麻木、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端坐呼吸、肺水肿)。
-
多尿期(1-2个月恢复)
- 尿量骤增(>1000 mL/24h),伴随低钾(肌无力)、低钠(乏力、低渗昏迷)。
-
恢复期(3-6个月)
- 贫血、消瘦、肌肉萎缩等组织修复表现。
三、鉴别诊断要点
需排除以下情况:
- 血容量不足性少尿:通过中心静脉压监测(<6 cmH₂O)及补液试验判断。
- 肾前性因素(如感染性休克、药物中毒)与肾后性梗阻(如尿路结石)。
四、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贫血)、凝血功能(出血倾向)、电解质及血气分析。
- 动态监测:高危孕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及胎儿状况。
注:诊断需结合病史(妊娠合并症、分娩并发症)及多学科评估,避免误诊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