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急再灌注治疗(黄金时间窗)
-
溶栓治疗
- 适用于发病3小时内或转运至介入中心超过1小时的患者,常用药物如尿激酶、阿替普酶等。
- 溶栓成功后仍需择期行冠脉造影,必要时介入治疗。
- 注意:出血风险高者(如近期手术、高血压)禁用。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 首选方案:发病12小时内(尤其6小时内)患者,通过支架植入或球囊扩张直接开通血管,血管再通率高、并发症少。
- 即使超过12小时,若仍有心肌缺血症状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仍建议介入治疗。
-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
- 仅用于介入治疗失败、复杂病变或高危患者,创伤大但可改善长期预后。
二、药物治疗(贯穿全程)
- 抗血小板药物
-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双联治疗至少1年,预防血栓形成。
- 他汀类药物
- 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4mmol/L),稳定斑块。
- β受体阻滞剂
- 美托洛尔等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脏功能。
- ACEI/ARB类药物
- 如卡托普利、缬沙坦,延缓心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风险。
三、急救与后续管理
- 急救措施
- 突发胸痛时立即拨打120,平卧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5分钟未缓解可重复一次)。
- 若心脏骤停,需立即心肺复苏。
- 长期管理
- 控制危险因素:戒烟、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
- 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血脂、肝肾功能。
关键提示
- 时间就是心肌:越早开通血管,心肌坏死范围越小,预后越好。
- 个体化治疗:需根据年龄、并发症等调整方案,如年轻患者优先选择介入治疗。
提示:以上方案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实施,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