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因分析,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一、临床表现
- 反复或严重感染:以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部位为主,表现为频繁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如鹅口疮、肺炎、慢性腹泻),且对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
- 全身性表现:生长发育迟缓、慢性炎症反应(如发热、淋巴结肿大)、自身免疫性疾病倾向(如血小板减少、关节炎);
- 机会性感染:特定病原体(如卡氏肺孢子虫、巨细胞病毒)感染倾向。
二、诊断依据
-
病史与诱因分析
- 明确继发因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营养不良、慢性感染(如HIV)、代谢性疾病等;
- 排除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通过家族史、基因检测及免疫功能不可逆性评估进行鉴别。
-
实验室核心指标
- 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A、IgM等显著低于年龄匹配参考值;
- 淋巴细胞亚群异常:T细胞(CD3+、CD4+)、B细胞(CD19+)或NK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
- 补体系统异常:C3、C4水平降低或补体总活性(CH50)下降。
-
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评估胸腺发育(如胸腺影缺如提示免疫功能异常),B超观察淋巴结/甲状腺结构;
- 病原学检测:病毒抗体(HIV等)、核酸检测及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筛查;
- 炎症标志物:血常规(白细胞减少)、C反应蛋白(CRP)升高提示感染或炎症活动。
三、诊断流程
- 初步筛查: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定量、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 病因排查:根据病史选择病毒学检测(如HIV)、代谢性疾病筛查或药物暴露史分析;
- 功能验证:通过疫苗接种后抗体反应试验或诊断性免疫治疗(如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评估免疫功能恢复潜力。
四、鉴别诊断
需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相鉴别。
总结:确诊需满足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异常+明确继发诱因,同时排除其他疾病。实验室检查为核心依据,影像学及病原学检测为辅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