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中毒的致命性
短期内摄入高剂量黄曲霉素可引发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等,表现为黄疸、呕吐、腹水,甚至因肝衰竭或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例如,曾有病例因食用发霉玉米导致397人中毒,106人死亡。成人致死量仅需20毫克。 -
慢性中毒的长期危害
长期低剂量接触会导致肝脏慢性损伤(如肝硬化)、免疫力下降,并显著增加肝癌风险。黄曲霉素的致癌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
隐蔽性与难以治疗
中毒早期症状(如腹胀、厌食)易被忽视,而后期可能出现肝区疼痛、胃肠道出血等严重表现,需依赖洗胃、保肝等支持性治疗,但尚无特效解毒药。重症患者可能需在重症监护室治疗。 -
广泛存在与预防难度
黄曲霉素常见于霉变粮食(如花生、玉米)、坚果及土榨油中,且耐高温(需280℃以上才能分解),普通烹饪难以消除。预防需严格筛选食物、保持干燥,并避免食用霉变或异味食品。
黄曲霉素中毒不仅可能致命,还具有强致癌性和隐蔽性,需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与及时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