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膨胀、易饥饿、生长迟滞、肌肉消瘦与萎缩、深腱反射消失、黄疸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肝硬化相关症状(如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及神经系统表现(如肌无力、深腱反射减弱)。 -
肝组织活检
- 组织学特征:肝脏呈现小结节型肝硬化,肝细胞内可见无色或淡染的包涵体沉积。
- 电镜及组织化学染色:可观察到结构异常的糖原贮积,如分支状细丝样结构或嗜碱性物质沉积。
-
酶活性检测
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或肝组织中的分支酶(α-1,4-葡聚糖:α-1,4-葡聚糖-6-葡糖基转移酶)活性,若活性显著降低或缺失可确诊。 -
其他辅助检查
- 影像学:腹部B超可见肝脏增大、脾脏肿大,晚期可能发现腹水、肝硬化及食管静脉曲张。
- 实验室指标: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肝功能损害;血氨测定可辅助判断肝性脑病风险。
- 肌电图/心电图:可能显示肌源性损害或心律异常。
-
基因检测
检测分支酶编码基因(GBE1)的突变可明确诊断,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鉴别诊断:需与糖原贮积病Ⅰ、Ⅲ、Ⅵ、Ⅸ型(以肝病为主)及Ⅱ、Ⅴ、Ⅶ型(以肌肉病变为主)区分,通过酶活性检测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确诊需依赖酶活性检测和肝组织病理学证据,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