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依据
-
病史与症状
- 中老年患者多见,常有下腰痛或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
-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如鞍区麻木、大小便障碍)或神经根性疼痛。
-
体格检查
- 脊柱侧弯、病变处压痛、腰后伸受限,腰部过伸试验阳性。
- 下肢肌力减弱(如拇指背伸肌力下降)、反射异常(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
影像学检查
- X线:显示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弓根切迹小或椎间孔狭窄。
- CT/MRI:可清晰观察椎管形态、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等压迫因素,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能明确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程度。
- 椎管狭窄程度分级:MRI横断面椎管横径<12mm(轻度狭窄≤10mm,重度<6mm)或椎管与椎体比值<0.8。
二、分型诊断
根据病因及影像学特征可分为:
- 椎间盘型:多个椎间盘退变、后纵韧带钙化。
- 滑脱型:腰椎峡部裂或椎体滑移。
- 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塌陷导致椎曲紊乱。
- 混合型:合并颈椎管狭窄。
三、鉴别诊断
需排除腰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腰椎滑脱等疾病,确保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一致。
四、诊断标准总结
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症状(如间歇性跛行、下肢神经症状);
- 影像学明确椎管狭窄证据(X线、CT或MRI);
- 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注:诊断时需注意症状与体征可能不一致,部分患者需通过“负荷试验”(如行走诱发症状)辅助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