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及并发症制定个体化方案,以下为综合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
- 激素与免疫抑制剂
病理类型为微小病变型的患儿,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是基础治疗,约50%患儿4周内蛋白尿缓解。若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可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以增强疗效。 - 利尿消肿
使用呋塞米等袢利尿剂减轻水肿,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并监测电解质平衡。 - 减少蛋白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可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 抗凝与降压
使用双嘧达莫、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合并高血压时需应用降压药控制血压。
二、营养与生活方式管理
- 优质低蛋白饮食
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限制盐分和低利用率蛋白(如坚果类),以减轻肾脏负担。 - 热量与电解质平衡
保证充足热量和维生素摄入,避免营养不良;水肿者需严格低盐饮食。 - 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稳定期可适度活动以促进气血运行。
三、并发症与感染预防
- 感染防控
患儿免疫力低下,需加强个人卫生、避免人群聚集,必要时使用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 - 高脂血症与血栓防治
应用调脂药物(如他汀类)控制血脂;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四、终末期治疗选择
- 透析
肾功能严重受损时,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暂时替代肾脏功能,为肾移植争取时间。 - 肾移植
终末期患儿可考虑肾移植,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并监测排斥反应。
五、长期管理与随访
- 定期复查:监测尿常规、血生化、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心理支持:家长需给予患儿情感支持,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需通过药物控制、营养支持、并发症管理及终末期替代治疗等多维度干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病情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