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食调理
- 少量多餐
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可将每日三餐分为5-6餐,减少单次进食量。 - 合理搭配食物
- 主食选择全谷物、粗杂粮(如玉米、燕麦、荞麦),减少精制米面,增加饱腹感并延缓糖分吸收。
- 搭配蔬菜、蛋白质(如瘦肉、豆类、鸡蛋)和健康脂肪(如坚果),进餐顺序建议“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主食”。
- 控制水果摄入
血糖不稳定时减少水果量,选择低升糖指数(GI)水果如苹果、柚子,避免餐后立即吃水果。
二、运动管理
- 餐后适度活动
餐后30分钟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洗碗),可有效降低血糖峰值,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 - 规律有氧与抗阻训练
每周至少5天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结合抗阻训练(如举重)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三、药物调整
- 遵医嘱用药
若因降糖药(如阿卡波糖、瑞格列奈)或胰岛素剂量过大导致低血糖,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 - 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按医嘱用药,尤其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糖。
四、生活习惯改善
- 规律作息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空腹。 - 监测血糖
餐后2小时及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检测血糖,明确低血糖原因。 - 随身携带应急食物
如糖果、巧克力,低血糖发作时立即补充。
五、特殊情况处理
- 胰岛素瘤患者:需手术切除或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治疗。
- 胃排空过快者:需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碳水化合物一次性摄入。
提示:若频繁出现餐后低血糖,建议尽早就医排查病因(如胰岛素分泌异常、药物副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