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简称“琼”的由来与历史地理紧密相关,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一、名称起源
-
琼山的命名
海南岛古代以琼山县为行政区域,其名称来源于境内的一座山——琼山。据《琼山县志》《方舆纪要》等史料记载,琼山因“土石多白,似玉而润”得名,故以山名作为县名。
-
琼与地理环境的关联
-
古代海南四面环海,地理位置偏远,被视为“南之尽头”。为避讳“穷”字的谐音,用“琼”(美玉)替代。
-
琼山作为海南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成为整个岛屿名称的核心载体。
-
二、历史演变
-
行政区划的延伸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设立琼山县,管辖范围逐步扩大,至宋代成为海南岛的主要行政区域。琼山名称随之成为海南的代称,并衍生出琼州、琼台、琼崖等称谓。
-
简称的形成
随着行政区域的稳定和发展,“琼”字逐渐固定为海南的简称。这一简称既保留了地理特征,又体现了文化象征意义。
三、文化内涵
-
美玉意象 :琼在古汉语中常指美玉,海南因自然景观与玉质相似,形成文化隐喻。
-
历史积淀 :从汉朝的“珠崖”到唐朝的“琼山”,名称演变反映了海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认知。
海南简称“琼”源于琼山的自然特征与历史命名,既体现了地理标识,又蕴含文化象征,是自然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