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染色体显性小脑性共济失调(Autosomal Dominant Cerebellar Ataxia,简称ADCA)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形成原因主要与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相关。以下从病因、发病机制及遗传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 病因概述
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即患者的父母中有一方携带突变基因,子女有50%的概率遗传该病。
2. 发病机制
该病的核心发病机制与基因突变导致的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扩展有关:
- CAG重复扩展:正常人群中,CAG重复序列的拷贝数为13~36个,而患者的CAG重复扩展至68~79个拷贝。这种扩展与起病年龄成反比,即CAG重复数目越多,起病年龄越早。
- 基因突变:相关基因位于染色体14q32.1,主要涉及MJD基因的突变。这种突变导致小脑齿状核、红核、黑质和纹状体等神经结构的变性,最终引发运动系统的全面退化。
3. 遗传特点
- 遗传早现现象:下一代患者的起病年龄通常比上一代更早,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代际传递中的扩展趋势。
- 等位基因病:与显性遗传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类似,两者均由MJD-1基因突变引起,但临床表现存在差异,SCA-3主要见于成人。
4. 临床表现
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
- 共济失调(如步态不稳、动作笨拙)
- 眼震
- 肌腱反射异常(减少或亢进)
- 肌肉张力减退等。
总结
小儿常染色体显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形成主要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AG三核苷酸重复扩展及MJD基因突变相关。这种遗传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具有显著的家族遗传性和早现现象,患者的神经系统逐步退化,严重影响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